员工活动
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 新闻动态 > 员工活动
梅树花开满枝桠
2020-03-06 15:24:50 来源:陈照明


春寒料峭,万物复苏,处处流淌着春的气息。满山遍野的梅树梅花,透过幽幽古韵和现代动律,一个个伸长着脖子,享受着春意带来的舒缓;一个个伸展着腰肢,享受着春风吹来的舒适;一个个伸呈着笑脸,享受春光射来的舒畅。以此在春的脚步声中,恬静安然地绽放自己的美丽风韵,带给大自然和人间美妙的感受。

梅花品种多样。有白梅、红梅、黄梅等不同类型品种几十种。南京的梅花山有一“别角晚水”,全国独此一株,尤为珍贵。还有一株多花的奇异梅树,树上竟然同时开放着红、白、黄、粉颜色的不同花朵,让人们在啧啧称奇中流连忘返。

 

梅花寓意深邃。梅花是中国传统花卉,排十大名花之首。她那清雅俊逸、横斜疏瘦的风度,她那冰肌玉骨、凌霜傲雪的品质,她那沁心神迷、催人欲醉的暗香,令人感动、敬重和赞美。梅花象征着吉祥、坚韧和高洁,代表着欢乐、长命、美好、顺遂和平安,给人以坚定的信心、坚强的斗志、坚韧的激励。

梅花诗咏不倦。梅花是历代诗人们咏之不歇的诗魂。林逋的《山园小梅》:“众芳摇落独暄妍,占尽风情向小园。疏影横斜水清浅,暗香浮动月黄昏……”的千年绝句,用深情的想象和交流,表达了对梅花的崇尚之情、敬仰之意,读来赞不绝口、赞叹不已。王安石的那首《梅花》:“墙角数枝梅,凌寒独自开。遥知不是雪,为有暗香来”的深刻描绘,高启的:“雪满山中高士卧,月明林下美人来”的深情咏叹,大力歌颂了梅花不畏严寒和艰险的顽强精神,充分表达了对梅花的热爱和喜爱。毛泽东:“俏也不争春,只把春来报。待到山花烂漫时,她在丛中笑”诗情画意的吟唱,全面赋予了梅花凛然高洁的气质,仿佛一下子释然了沉寂的冬天,迎来了满目耀眼的春色。

 

梅花具有天生丽质的芳姿和清逸幽雅的清香,花形奇特而不怪,花色艳丽而不妖,花姿娇妍而不媚,花香清幽而不俗,美艳绝伦、美轮美奂、美不胜收。

梅之美,美在花形雅致俊秀。从花萼和花冠的萌芽状态开始,花蕾形状、花瓣数量、花朵大小,独树一帜,独具特色。有的星星点点,像挂在树上的一颗颗金铃一样各自吐露芬芳;有的串串连连,像迷人的冰糖葫芦一样色彩斑斓;有的宽宽大大,像盛开的桃花一样灿烂无比。她们含苞的娇羞欲语,乍绽的落落大方,怒放的潇洒自如,没有绿叶的陪衬,仍然以其独特的形式形状,开得那么美艳,那么迷人。

 

梅之美,美在花色清丽悠然。梅花无论是红妆还是素裹,色艳而不俗、色淡而清雅,可谓是“浓妆淡抹总相宜”,给人以清新自然之美。五朵蜜桃似的花瓣、纤纤细细、层层叠叠的花蕊,积蓄力量等待横空问世,展示缤纷色彩。盛开的花朵,五颜六色,争奇斗艳,娇艳动人。红色的梅花,灿如云霞、艳若桃李,如跳跃的火苗、舞动的红丝带,极富感染力。粉色的梅花,粉黛万千、韶年丽质,如情窦初开羞涩的少女,柔情似水、情意绵绵。白色的梅花,冰肌玉骨,清丽超然,如精雕玉琢的雪色塑像,令人肃然起敬。黄色的梅花,无私无畏,无怨无悔,默默绽放在风霜雨雪之中,那种傲骨,那种坚毅,激荡心灵,陶冶情操。

 

梅之美,美在花姿妩媚多态。古人云:“梅以形势为第一。”梅花或卧或仰、或俯或侧、或依或盼的形态,向上垂下、横斜纵立、微笑寒露的姿势,充分显现出梅树梅花的沧桑、威武、不屈和和谐之美。不管是含苞待放、花开半朵,还是盛开正当时,那种仙姿玉貌,姿态万千、仪态万方,疏密有致,遒劲有力。那种花容月貌,满面含羞,雍容典雅,赏心悦目,目不暇接。这种伊人之态,犹如俏丽的美人翩翩起舞,舞醉了大地,舞醉了天空,舞醉了人间。如遇有轻风吹拂,梅树摇曳,枝桠吱吱作响,花朵也会振振有声,随风还会展纤姿、现柔情、呈美意,仿佛是一片梅花在风中灵动的景象。

 

梅之美,美在花香芬芳袭人。“不要人夸颜色好,只留清气满乾坤”。梅花独有的那种味道,被历代文人墨客尊称为暗香,是其他花香无法媲美的。“着意寻春不肯香,香在无寻处”,让人难以捕捉却又醇香浓郁、暄香远溢,沁人心脾。若赏梅赏花,未见其树其花,远远的就会暗香袭来,香气盈怀,倘若深吸一口,还会口齿噙香;若徜徉在花丛之中,犹如浸身香海,通体蕴香。即使走出梅园,那梅香仍沾襟染袖、萦身绕体,持久不绝。

梅花的美,美在内涵和外延的兼容并蓄,美在暗香和清气的同频共振,她傲视群雄、坚强挺立和凌寒怒放的精彩纷呈,她妆点世间、装扮人间、装容瞬间的光彩夺目,永永远远让人赞叹、震撼和称奇,世世代代催人奋斗、奋发和奋进。

 

 

作者简介:陈照明(笔名曌明),军人,军旅作家,词作家,南京大学、陆军勤务学院特聘教授,获全军科技进步二、三等奖各一项,集体二等战功成员之一,个人一等功一次、三等功四次。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,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,江苏作家协会会员,江苏音乐家协会会员,江苏音乐文学学会理事、副秘书长。先后有《还是这方阵线》、《跃上潮头觅方略》、《在榜样力量的指引下》等文集面世,《军中审计官》、《兵管家》等报告文学被《解放军文艺》、《解放军报》、《东海民兵》刊用,还有上百篇文学作品被国家期刊使用。